《默片解说员》:电影在银幕上完结了,但人生可以写续集
《默片解说员》带我们重温了早期日本电影史,还原了日本默片时代电影行业的样貌,还体验了一次日本特色默片的观影方式。日本默片解说员——弁士,一定程度上是电影真正的主角,不但丰富电影内容,甚至可重塑电影内容,所以一定程度上演变为一种反电影的职业。而现实是,在不久的将来,有声电影终究还是取代了无声片,就正如这个历史时期,谁也没想到,原本习以为常的电影院突然离我们如此遥远,电影就是人生,而这种宿命感也正是电影的魅力。
一百年前,黑白默片风靡日本,大人小孩都为之着迷。俊太郎常常钻进戏院偷听免费电影,不管是邦片还是洋片,总能将辩士的口吻模仿得惟妙惟肖,“旁白辩士”是俊太郎自幼的梦想,长大后却沦落为“冒牌辩士”,分散观众的注意力,再让小偷趁机闯空门。在某次差点穿帮的过程中,他带着赃款逃到小镇戏院“青木馆”,戏院里有醉汉辩士、花美男辩士还有肥宅辩士等各种不同风格的辩士,加上电影放映师、乐师以及小气老板夫妻带他畅游电影幕后世界,但小偷集团、热血警察紧追不舍,童年一起看电影的初恋女孩也跟着现身,还有镇上那新开幕的时髦戏院,老板的女儿也疯狂地爱上了他,俊太郎的青春恋爱梦该何去何从……
影片聚焦大正年间影院中的职业辩士,对电影童年时期的一次充满深情的回望。故事难说深刻,剧情也比较取巧,逻辑勉强自圆,是打着文艺旗号的优秀爆米花片。前半途很享受,可以真切感到电影散发的魔力,立志成为最好的默片解说员的元气少年,遇见了一心想要成为电影演员的无助少女。她从幕后冲出来帮他解围一起解说电影的那一刻,是超越这个本身的打破,打破荧幕,打破男女,打破演员与观众。最后的追逐,是解说员末路的隐喻,虽然充满不舍,这个角色还是被时代遗弃。整部电影的底色其实很悲凉,时代变了,人对时代被动的适应总是充满艰辛,但拍得如此有趣和欢快,确实有些惊喜。
电影就是藏在幕布后面的故事,撞穿那一面墙,就能直面观众,哭也好,笑也罢,把故事讲好,把表演努力做完,起身离开后又回是到了生活中。曾经的解说员是电影永远的配角,是调味剂,可当片子不再优秀,解说员成为主角的机会就来了。为了爱情,为了梦想,认真的生活,记住承诺,失去的金钱会再回来,离别的爱人也会再次重逢,命运一定会如同电影一样,是一个完美的闭环。
湖南企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邓同学在其代写的解说词中写道,这是对日本“有声默片”时代的致敬。无论是形式上的还原再现,还是对解说员存在意义的拓展——损毁的胶片只能在画上剪辑,声的“剪辑”或者说再创造,仍然需要仰仗解说员,还有生生给二维画面撞出了真实景深的第三维度这种神来之笔。电影技术与艺术的发展注定了解说员只能昙花一现,但好在“电影在银幕上完结了,但人生可以写续集”。
这是一部致敬默片时代的温情喜剧,迷影情怀,在最后一段的解说中展露无遗,拼凑起来的默片片段,寄托了一代人的笑与泪。主角俊太郎立志成为默片解说员,却被前辈山冈秋声点破,但默片解说员是依附于电影的存在,其宿命注定悲凉。银幕上的人在看默片,我们在看他们,那么多套娃视角,百分百为了影迷。只是没想到拍成了喜剧,手法也致敬了卓别林的滑稽喜剧,但结局还是落了地,从电影梦里走出来,也幸好那故人留赠的牛奶糖仍是幸福的味道。
这部电影本身即是对声音之于电影的意义的充分论证,但其并未简单落脚于解说员这一职业的光彩,而也对解说这样一种对无声电影的二次创作进行了思考和某种质疑。电影工业的发展让电影真正成为了音画合一的艺术,而在此过程中的辉煌和没落皆是电影的情怀,因情生影,于影寄情。在默片的时代,对于不太了解电影的观众来说,解说员无疑就像一个引路人,带领他们走进电影的世界,去欣赏其中蕴含的美,就像湖南企发文化的文案人像品牌的发言人,用文案让产品开口说话。但任何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事物,都会被淘汰掉,最终只留下残存的记忆,以供人们去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