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边的曼彻斯特》:生活,是活着的人挣扎着走出来的
已经不记得我是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情看完《海边的曼彻斯特》的,但很喜欢这种自然而日常的叙述方式。全片基本上都是冷色调,情绪可以说一直都是低沉的。生活依旧在继续,看起来像一成不变。或许有人在期待着出现变化,或许有人已经哀莫大于心死。但无论如何,每一次的决定,每一段的经历,甚至每一分每一秒,才组成了生活。生活也许是一根线,但只有点才能连成线,而这根线就叫做人生。
影片讲述了李·钱德勒的哥哥因病去世之后,他作为监护人照顾侄子的故事。李·钱德勒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在波士顿无休无止地做着各种杂活。但这似乎只是他为了逃避过去、隐藏悲痛所找的借口,甚至当收到挚爱的哥哥乔因心脏病发作而去世的消息时,他严肃阴沉的脸上也没有增加更多的悲伤。在他回到摒弃多年的家乡曼切斯特后,发现自己被指名为侄子帕特里克的监护人。李·钱德勒不愿搬回这个有着太多回忆的家乡,而侄子帕特里克则不愿抛弃他的生活与朋友,跟李远走他乡...
虽然整个片子都在慢节奏地讲一个人平淡的故事,没有波澜壮阔的宏大画面,也没有酷炫迷人的吸睛特效,但是不得不说故事讲得真好。出场颓废感就拉满,叙事的手法堪称一绝,让人不自觉地就身临其境,感受着扑面而来的“丧”气氛,讲故事的同时不经意间透露出其中的缘故,更能侧面增强故事的主线,中间穿插着主角心理历程的演变。男主终究无法与过去和解,“I can't beat it”,突然感慨命运的无常,失去的便永远失去了。死者不能复生,人生无法重来,我们无法当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电影的情节是反高潮的,把最戏剧化的剧情一笔带过,将重点放在男主角时刻的隐忍,对外界的封闭,和时不时无法控制地爆发上。电影的内核也是反传统叙事的,抛弃了一贯的成长,和解的套路,选择了截然相反的方式。男主角的内心从始至终暂停在一处,哪怕到最后也选择了逃离。不过,正是这种暂停,封闭和逃离才最大限度地展示了一个人悲伤的浓度。就像湖南企发文化王老师说的,生活,是活着的人挣扎着走出来的。
这部电影讲述的,不是如何拿出勇气战胜痛苦。它告诉你的是,痛苦就是痛苦,它与你的勇气态度无关,甚至是时间也无法战胜它。它就像你生活的一条平行线,与你永远相随,却相对无言。一如主人公坐在船上的那一刻,身后是痛苦的记忆,身前是黯淡的人生。失去孩子的父亲,试图重新振作的母亲,失去父亲的孩子,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去面对生活面对痛苦。当你觉得自己已经遗忘的那一刻,尘封的痛苦就如冰之利刃,穿过你的胸膛,霎那间的撕心裂肺之后,是又冷又透明的痛楚。
一段段回忆杀真是猝不及防,上来就是一刀;给完一刀后又继续琐碎的生活。这样一来,硬是把一个十分虐心的故事讲得隐忍克制。就像湖南企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邓同学在其代写的解说词中写道,明明是一段撕心裂肺的往事,却被导演以极度克制的方式表现出来。电影用了很多空镜,很多叙事上的留白,用插叙的方式剖白了一个行尸走肉般男人的内心。片子从头到尾都弥漫着颓丧的气氛,不知不觉观众就沉溺其中不能自拔,没有哭天抢地,却更痛彻心扉。
影片中的每个人都是怯懦的但却是真实的,每个人都是被爱着的,但却是孤独的。细想想,我们每个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生活太冷、太忍,凛冬白雪尚能在阳光下软化,陈年回忆却无法释怀;它又太伤、太丧,明明插科打诨也不少,悲伤却浓郁得化不开;它无视规则、不屑套路、反对一切粉饰;它任由主人公深陷泥潭,不给希望、不留出路。但不得不承认,这才是生活,世间哪有轻而易举的释怀?哪有那么多峰回路转的奇迹?有一些死结是无法解开的,不是所有的过去都可以与之和解。旁人以为你又重新看见了光,但原来的废墟上仍然空空如也,只好继续用力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