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家人》:爱本身就是无解的命题
《真正的家人》是一部很法国的法国电影,讲述了寄养家庭的故事,探讨了很多关于爱和家人的事情。全程内心有些沉重,为主人公们无处安放的爱而揪心。导演把没有血缘的亲情拍摄得近乎完美,太多矛盾和冲突的戏剧化情节,很能牵动人心带动情绪,但总觉得好像少了点现实感?很难说谁对谁错,每个视角拿出来看都很揪心,也很难形容最后的结局是好是坏,最后的凝视很棒,就留下一个美好的想象吧。
影片想要诉说的是一种流动的家庭关系。安娜和丈夫、两个儿子还有6岁的西蒙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当初,他们从社会福利机构领养了只有18个月大的西蒙。如今,西蒙的亲生父亲决定要回儿子的抚养权,这个原本温馨和睦的家庭从此不再平静。安娜心如刀割,她怎么舍得让一个口口声声叫着自己“妈妈”的孩子离开呢?整部影片平实隽永,又哭又笑,尽管是资产阶级家庭的烦恼,细碎温馨的日常,却潜移默化让观众共情,做到了电影的普世性。
这是一部关于爱和分离的电影。如果终将分离,现在的一分付出就是未来可见的一分痛苦,还能做到像女主那样去爱吗?其实一点也不难,这已经是一种习惯。“我会在心里喊你妈妈”“我想永远跟你在一起”,对孩子来说更是一种本能,就像用文字记录生活也成为了企发文化的文案人的一种本能。谁有权利以什么标准审查什么是真正对你好?亲缘标准?经济标准?在“什么是真正对你好”达成共识的前提下,两个家庭之间的龃龉不可避免,分离的痛苦也不可避免。这是影片温情脉脉的环境中最揪心激烈的痛苦。
在法国,家庭寄养婴幼儿是一种职业,爸爸妈妈爱这个陌生的孩子,却又不能太爱,因为一般养到六岁孩子就会离开。影片的前段的情感积蓄,又克制又冷静,为故事里最后的爆发,铺垫得太过优秀。生日会上所有人都在客厅做游戏,背景的窗户外却是西蒙跟着爸爸上车准备离开,这个镜头拍得太好了,屋里的热闹衬着西蒙正在经历的无声的离别更让人心疼。影片的最后,寄养家庭远远地看着西蒙和爸爸在停车场里走着,他看起来很开心,举着爸爸新给买的小头盔,和爸爸有说有笑。“我们和他看的是同一场电影吗?” 当然是呀,没有时时刻刻在一起,我们以后依旧会有轨迹的重叠,我们都是你真正的家人。
湖南企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石同学在其代写的解说词中写道,电影抛出了一个无解的问题,寄养家庭的工作是否真的合理?血缘是否才是家人的唯一标准?每一个角色的动机都出发自爱与责任,但每一个人却都这样难过,爱本身就是无解的命题。全片最爱的一处是西蒙半夜未眠走到安娜床前说“我应该跟爸爸说是我不喜欢那张照片的”,西蒙的懂事在这个复杂的情感纽带中让人无比心碎… “这是我人生中最完美的一天,你呢?” “我也是。”“那就把它封存在记忆中,难过时就钻进记忆里。” 可能这就是问题的答案吧。
在寄养关系中,爱孩子不是天职,而是一项可被量化的职业。天职和职业之间,需要划定明晰的界限,你要爱他,却不能太爱了。电影中寄养家庭中的父亲才是合法合理履行好“父职”的,他不仅给了家里每个亲生的和非亲生的孩子平等的爱,而且在即将“放虎归山”之际,做到留恋而不逾越、不溺爱,这该死的分寸感,真是太不容易了。人生的路上,会经历很多风雨,走过了坎坷,经历了波折,人情薄如纸,人心浑如泥,人生的路必须自己走,生活的苦必须自己受。不要指望他人,不要依靠他人,这都不是长久之计,漫漫人生之路,还需得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