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在幼子》:面对人生,从来没有孩子和父母的差别
电影《生在幼子》虽然是围绕着再生家庭的新生儿开始发酵,但描画的最深刻的反而是“未成年”的父母和“成年”的孩子。即使变成了副教授,养育着十几岁的女儿,开着心理诊所,也有可能无法学会如何面对家庭和人生的灾难。而年幼的孩子却能体会到与生父和继父之间,感情的微妙差距,能够理解自己的父亲左右为难,能够勇敢地面对自己的真实情感。就像湖南企发文化王老师说的,面对人生,从来没有孩子和父母的差别,我们都需要独自面对自己的情感,即使最后关头退缩了也起码能认识到自己的懦弱。
该片改编自重松清的同名小说,讲述了带着孩子的离婚男人信和第二任妻子奈苗及她此前所生的两个女儿过着平凡而幸福的生活。当奈苗怀孕后,奈苗的大女儿透露想见自己亲生父亲沢田,可正是这位亲生父亲曾对奈苗家暴导致他们离婚,奈苗和信都极度反对,大女儿竭力反抗,这让信感到沮丧,甚至对奈苗的腹中胎儿也产生否定感......
整部电影的主线围绕着再婚家庭的双亲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情感冲突展开。一个即将到来的新生命,让一个重组家庭陷入危机。再婚后的田中信为了陪伴丽奈的两个女儿,放弃了加班,拒绝了应酬,职业发展因此受到巨大影响。丽奈的大女儿薰得知母亲怀孕,表现出抗拒的态度,吵着要见曾经对自己家暴的亲生父亲。丽奈则希望田中不再与前妻所生的女儿纱织见面。职场危机与家庭危机同时降临,让人到中年的田中身心俱疲。
而薰坚持要见亲生父亲,是家庭矛盾的导火索。而进入青春期的她表现出的种种叛逆行为背后,是深深的恐惧,担心母亲和继父的孩子出生后,自己被遗忘、被冷落。田中想方设法满足了薰的愿望,甚至忍受了讹诈。在开车陪伴亲生女儿去医院送别病故的继父后,他对薰的妹妹坦陈自己和她的妈妈从前并不幸福的婚姻。有些事实真相虽然残酷,但早晚要面对。解开心结,放下包袱,矛盾才能消除。最终,全家人一起迎来了新生儿。
湖南企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邓同学在其代写的解说词中写道,也许是自己也是来自重组家庭的关系,很能理解电影里的那种孤独冰冷,那种满身力气打在棉花上还是发泄不出来的无力感。重组家庭也许真就是畸形家庭,把一群没有血缘关系的陌生人凑在一起,就和所有亲密关系一样,能互相友爱相处愉快总是小概率事件,大部分时候都是互不关心甚至是发自内心的恨,这种无差别的恨可能殃及到在这座城池里的每一个个体。我们都值得被爱,可是我们等了那么久,怎么就等不到一个能真心对我们的呢,也许永远是下一个,也许再也不会有了吧。
这是一部相当纯熟的影片,无可挑剔。几个动人的点,一个是和前妻在车上,前妻说丈夫总是问为什么,却不问是怎样的感觉,一个人流掉孩子是怎样的感觉。之后浅野忠信和继女在一起,谈起继女没有去见生父,只是淡淡地问了一句,什么感觉,继女说了一句“辛かった(很辛苦)”真的太妙。长女知道妈妈怀孕,童年时代的不安无法安置,宁可先伤害自己也不愿再次被抛弃、被伤害,开启了相当残酷的心理自卫。两个父亲在天台的戏也很克制,但真的让人感到和孩子一起成长的经历是无以替代的。
来自血缘的亲昵,常伴身边的亲密,以及在心中隐秘角落中形成、期待、认定的亲爱,在凝滞又一路向前的社会法则和生活川流中,胶着排斥变幻瓦解,成为一个人和由一个个人组成的每一个家庭最基本的支撑、最真实的依赖以及最漫长的不解和遗憾。原生关系和重组羁绊之间的复杂张力,亲密感、占有欲、责任与爱之间的微妙配比,都在片中被平实却鲜活地呈现出来,没有答案也不见升华,但这份真切的感触及其背后深藏的无奈与体谅,足以让人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