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寻小姐》:温柔了周围的人,也治愈了自己
看之前以为电影名《千寻小姐》中的“小姐”是尊称,看完发现是对女主工作的一种称呼。她遇到不同的人,不同的人因为她产生了联系,然后她扭身走向下一段。片尾农场主问千寻小姐原来是做什么的那一刻,她稍加停顿说出了答案。那一刻,感觉她温柔了周围的人,也治愈了自己的过去。人,总是一个人,是纯粹的孤独;和他人有了联系后的一个人,是充沛的孤独。
该片改编自安田弘之人气漫画,在一个海边小镇便当屋打工的千寻曾经是风俗女,她不掩饰过去在风俗店工作的经历,过着满足的日子。每天与内心充满伤痕和烦恼的人们交流,很多感觉“活不下去”的人聚集在她身边,最终被她影响,变得仰慕她...最后千寻小姐到底还是遵循着“来者不拒,去者不追”的信条离开了。每个人都是无家可归的人,好在寻找自己的路上,会遇到一些在雨夜愿意给你拥抱的陌生人。
这是一部治愈电影,也是一部寻找人生意义的电影。女主小时候离家出走,遇到酒吧舞女千寻,这是她第一次对人生感到希望。长大后找工作无门,想过自杀,终于找了份工作将自己艺名改为千寻。千寻成为了陪睡小姐,仍然感到空虚,后来遇到一个男的告诉她“不同星球的人”的道理,以此慰藉。千寻把店长当成了她的“爸爸”,把便当店女老板当成了“妈妈”,这些都是让她觉得“同星球的人”。在这部影片中,可以看到世间百态,家庭矛盾,未成年缺少空间和关爱,也可以看到女主尝试填补自己的心。
湖南企发文化的邓同学说,其实千寻身边环绕的人中没有真正需要她的人,但很多人因为她的存在而变得更好。只有千惠阿姨在那个下着雨的夜晚温暖了这个女孩的心。她说总有人会在下着雨的夜晚想要在街上走,我的便当店就是为这样的人而准备。千寻所做的也是这样,她在被雨水敲打着的屋檐下,轻轻捂住她们被冻得发红的耳朵。
影片中那些近看不合常理不对社会规范的联系,在编剧的调和下便不动声色地发生了,和谐先于怪异,平静先于躁动,诚实先于羞耻。虽然生存的重量不可抹除,但我们拥有了面对它的方法和心境,不深刻,却足够诚实,不硬撑,却尽可能面对。多一点承托就是一点,因为放眼望去,大家都是需要被确认的存在,倒不至于互舔伤口自我麻痹,但不问过去抱团取暖总是可能的。又因为正视沉重的部分而足够真实,那些生理和心理的痛无从修复,但逃离不是逃避,关系的温度是可感的。千寻的轻姿态恰恰基于她对这份温度的真诚以待,不否认需求,也不以此内耗,做不到大方承认孤独,但也会试着寻求那份连接。
湖南企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石同学在其代写的解说词中写道,虽然没有什么特别的剧情,但是感觉像是展现了一个人的一生,里面的几个人物串一串,就是一类人的命运。童年没有获得足够的爱,青年成为社会边缘人,中年或许能够遇到一个改变自己一生的人,然后老了面对生老病死过完这一生,倘若青年没有特别际遇没有遇到特别的人,如此荒腔走板地活下去的话,老了或许会被人在晒不到太阳的墙角发现,很荒诞也很现实。我们总觉得自己离影视剧的生活很远,但是一生中总有机会感受偶像剧里主角的那种怦然心动,虽然大多数时候我们都活在现实主义题材的故事里,和主角不同的是,我们没有设定好的结局,也不一定有逆风翻盘的机会。
整部影片有一点点治愈,一点点哀伤,一点点无奈,一点点鸡汤,看到最后也会泪流满面,但又不记得发生了什么。作者在漫画中写道:"这是记录而非故事。我只是一直追在她后面,忠实地重现了发生的这一切……她确实在那里活着"。千寻小姐啊,更像是一种对待生活的态度。是能放下过去,接受新事物,会对每个人微笑,尽管已经沉到海底。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这位千寻小姐。毕竟 "来自同一个星球的人,总有一天会遇到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