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无名》:个人风格强烈,观众分歧明显
《无名》是一部个人风格很强烈,让观众分歧很大的电影,喜欢的人会非常喜欢,不喜欢的人则会认为这拍的是什么玩意。《无名》和《罗曼蒂克消亡史》一样都是着眼历史洪流下的个体,不过这部电影将前者的家国情怀更为深入,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且动机合理有逻辑从更多移动和特写镜头取代固定和上帝视角镜头可以看出。闪前和闪回的运用很适合谍战题材,既很好地铺垫悬疑,又带有宿命面前普通人的无力,最终都无名消失在历史中的忧伤。
影片通过对上世纪二十年代开始奋斗在上海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共特科,在隐蔽战线与各方势力殊死较量过程的再现,表现了在走向胜利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党的秘密战线上那些无名英雄,他们不可取代的贡献。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共特科在上海周旋于重庆、汪伪、日本间谍机构之间,通过错综复杂的敌后情报系统,策反敌人,获取情报,诛杀汉奸,建立更广泛的统一战线,直至抗战胜利的前夜…...
整部电影风格比较特殊,可能有一些人比较喜欢这一类型吧,我和湖南企发文化的婷婷是不太欣赏得来。说它烂倒也不烂,说它好,也没有太出挑的地方。它说白了,就是一个故事被分成不同片段打乱顺序重排,场景拍摄特别好,不管是色彩、构图还是光影,挖的坑也都填上了。刚开始看剧情确实觉得松垮而且很乱,应该还是因为剪辑的风格,运用了大量的倒叙和插叙,但是整体看下来就还好。
影片中跳跃的镜头叙事乍一看能唬住观众,实则是把观众更好代入故事背景中吧。广州空袭的桥段,两只狗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对比太强烈了。梁朝伟的角色其实不出彩,但是稳,有种按部就班的冷静和深刻,相反,周迅真真是厉害,面对黄磊的表白眉头轻微的变化,看见爱人的归来,看似平静又难以克制的爱意,太有感染力了。江疏影那段也很有看头,把公爵的死亡和后面大鹏拟与日本方的和谈埋下很有力的线索。
湖南企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李同学在其代写的解说词中写道,从叙事上看,《无名》和《满江红》很相似,都是卧底故事。前者凸显小人物的隐忍,后者着墨小人物的忠义。前者想在剪辑上发力,形成多声部复调叙事,后者想在类型风格上塑造人物,让诗词在历史的记忆上重现意义。然而,这种类型化的悬疑故事已经不再能出新意,缺乏张力,再也找不到《风声》、《暗算》或《潜伏》的那种冲击与感动。
《无名》是一如既往的程耳风格;完全靠细节堆砌起的剧情,靠隐喻挖掘出的深度,靠视听引出的动机以及靠镜头理解的情节。不知道哪个色贝选在春节档上映,受众本身就与片子基调不合。王一博居然还说得过去,开头提刀杀人和最后卡车戏确实不错,但其整体造型和电影故事不符,梁朝伟眼神戏堪称殿堂级别,各种食物,动物的隐喻也值得细品。
其实政治不是简单的党派对立,历史不是肤浅的你死我亡的儿童掐架。没有深度客观的思考和明确的观点表达,多少打光和镜头设计都弥补不了,说好听点是单纯,说不好听点……以及,导演因为省力或者献媚把重心放到了人物的表面,而忽略了解释他们的信仰和态度才是支柱,造成反派有表达,正派失语的尴尬局面。“你的名字无人知晓,你的功绩永世长存。”曾经罗曼蒂克的光华时刻,终究是因为众所周知的熟悉的原因,消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