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一叶知秋企,岁岁发秋实
立秋的讯息,总藏在最温柔的细节里。岳麓书院的的黄色琉璃瓦上,第一粒露珠正悄悄凝结,像天空写给大地的银笺。隔江相望的烈士公园里,桂花树还未吐蕊,树皮上却已裂开细密的纹路,仿佛老人掌心的故事线,悄悄记录着季节更迭的密码。
遥望远处,但见阶前落叶三两片。不是萧瑟的枯黄,而是带着夏意的苍绿,叶边却已染上赭红的痕。这半黄半青的过渡,恰似人生某些时刻的微妙心境——既留恋盛年的炽热,又期待成熟的沉淀。风过处,落叶旋舞着扑向泥土,完成一场静默的交接仪式。
早在《诗经》中,就有“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的秋膘注脚。而在《齐民要术》中,更是记载“秋豚肥美”,将贴膘升华为与天地同频的智慧——当稻谷归仓,当蝉声渐弱,人的肠胃也该张开季节的口袋,收纳天地馈赠的精华。
在当今社会,贴秋膘早已褪去“以肉补膘”的刻板印象,化作一场关于传统与现代的温柔对话。当健身环的提示音与陶罐里的药膳香同时响起,当湖南企发文化的同事们纷纷以“轻食补”取代之前的油腻外卖,我们终于懂得:秋膘不必贴得厚重,但那份对季节的敬畏,始终是刻在基因里的浪漫。
古人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而今天湖南企发的同事们纷纷以健身房中的绿动、瑜伽垫上的呼吸、晨跑路上的汗水、保温杯里的枸杞,在都市的钢骨森林里,续写着属于这个时代的秋日叙事。这种传承与变迁,恰似秋日里落叶与新芽的共生。养秋藏秋,这个古老的习俗正在新时代完成更迭重生,我们依然在“贴膘”“储存”,但贴的是胶原蛋白与内心平静,储的是健康数据与文化基因。
此刻,让我们以一杯热饮致敬传统,在唇齿留香间写下属于这个时代的秋日注脚:秋不只是一季,更是一种心境,在收获中保持谦逊,在沉淀中孕育新生,在传统与现代的交织里,找到与世界和解的方式。
在我国历史上,从来不乏立秋诗篇。从《诗经》的“八月其获”到到南宋诗人刘翰在《立秋》中捕捉瞬间:“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再到毛主席的“萧瑟秋风今又是”,立秋始终是诗人观照世界的棱镜。他们或悲秋之凋零,或喜秋之丰盈,或悟秋之哲思,但终究在落叶与新凉中,写下了对时光最温柔的注脚。
当我们读懂了这些岁月的情书后才明白,节气从来不是自然的独白,而是人与万物共同书写的诗篇。此刻,让我们以诗心接住这片飘落的梧桐,在它的叶脉间,读懂岁月发来的起承转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