撑不下去时就看看《觉醒年代》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我们的责任就是要探索一条振兴中华的道路!”在电视剧《觉醒年代》中,陈独秀如是说。他的这句话,之于未来的新世界而言,可以说是肩扛着道义,找出了问题,也指明了方法。无论是对于这部剧的创作理念来说,还是对于那个风雨飘摇的旧中国而言,这句话都具有非常的意义。
不可否认,《觉醒年代》是一部好剧,不然它不会引起这么多人的热议和讨论。豆瓣9.3的评分几乎是可以预定今年的“剧王”了。看完全剧,自己印象最深的镜头是一个出场和三个人的谢幕。
雨中毛润之出场时的众生长镜真是一绝。每一组镜头用的都是对比性语言 ,牵牛的老农和扬鞭的骑兵,地上曳尾的鱼和楼上穿旗袍的小姐,污泥中插着草标待卖的孩子和坐在车上吃三明治的少年,鱼缸中任人赏玩的金鱼和闲庭信步的鸭鹅…… 这个男人从雨中走来,亦从众生中走来。
精彩绝伦!!
然后说说三个人的谢幕。陈独秀落寞的背影,是不是与真实历史中其最后的解决相呼应,历史的最后,他都没有回到他一手创建的政党,但是我想他应该是欣慰的,看到这个政党已经成长为一颗参天大树,隐隐已有庇佑中华大地的气象。
李大钊在长城上,阳光耀眼、心情舒畅,只是他的生命在1927年被反动军阀终结,生命不息、战斗不止,革命气质已被广大的新青年所继承。
教员在剧中的谢幕尤其磅礴,编剧和导演真的是对教员比较偏爱了,镜头是从下往上的、面前的景象是祖国的万里河山,这一幕是符合教员的气质的,和新中国的成立也是相呼应的。
再谈一下剧中的年轻一辈的代表,陈延年和陈乔年。古人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苦难,有人民去承担,更要有人去探索,有的成了先驱,就有的必然要成为先烈,革命,必然是要流血的,不流这一代人的血,就要留下一代人的血,所以,我们看到陈延年,陈乔年这样一批人,他们怀着沉重的心情,去努力探索新中国未来的道路,他们不知道可以有别的选择吗?
不,他们比任何人都知道有别的路可以走。他们可以选择家庭,选择学术,选择投靠权势,但他们选择了吗?没有!他们最终为了信仰而牺牲一切。 可以这么说,他们选择最艰难的路,是为了下一代人有的选!
自鸦片战争来,这个积贫积弱的国家,经历了几代的人的不懈努力,直到了今日: “中国人不吃这一套”、是无数仁人志士用牺牲,用鲜血换来的。我们的脚下,是先辈们的命,是用信仰洒出的血,早已是累累白骨了。
我常常在想,到底是什么样的信仰才让陈延年和陈乔年他们做出了那样的选择。我们站在历史后来人的视角看先辈们,感觉到他们伟大。但他们的伟大和悲壮远比我们所能想象深重得多。因为我们看见了他们的胜利所以能感受到他们的奋斗意义重大,而他们在牺牲之时并不能预知未来,不知道自己的牺牲对中国的胜利有多大意义,也不知道我们要用多少年才能迎来胜利,甚至不确定我们能不能胜利。他们抱着一腔热血,在牺牲之时所能依赖的只有满怀的信念。我一想这样的场景就想哭,太悲壮了。
曾经我一度想不通为什么有人要当汉奸。当别人的走狗,爬得再高也不过是啃骨头的狗,哪有什么地位可言?有些人明明也是饱读诗书的有识之士,为什么不能直起身板做人,非要做汉奸当狗。后来有一天和湖南企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同事们又聊起这个话题,有个年长的同事说,他们又不知道中国能扛过去。我在那一刻才突然醒悟了一个问题,是啊,他们不知道。我以一个后人的视角回看历史时,原来已经不知不觉间忘记了,当时的人并不知道中国真的能取得最终的胜利,能再度成为一个完全独立自主的国家。在那样国土沦丧的背景下,最终胜利,才更像是痴人说梦。原来我们今天所习以为常的一切,并不是历史进程的必然结果。当汉奸的人想不到会有今天。而成为英雄,成为烈士的那些人,其实,他们大约也是想不到的。
到那一天我才突然明白,原来“不做亡国奴”不是必然结果,“抗争胜利”并不是必然结果,“建立独立自强的中国”也并不是必然结果….…...原来那些人说着“我们一定会获得最终胜利”时,并不真正的知道,他们真的能成功。原来他们前赴后继地牺牲的时候,也并不真正的确定,他们的牺牲是不是能换来他们想要的结果。原来“坚定的信仰”,是这个意思。原来我一直知道他们伟大,却依然低估了他们的伟大。
而之所以说“撑不下去时就看看《觉醒年代》”,原因很简单,就是看完革命前辈们在探索真理道路上遭遇的挫折,为了信仰不怕牺牲不怕流泪的冲劲儿,就觉得自己生活中遇到的很多问题根本就不是个事儿。
回到头看自己遇到的很多问题不过是“杯中风暴”而已,问题本身不大,却被自己的怯懦和犹豫而无限放大,还没等到解决问题,就被自己臆想的困难吓倒了。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缺少的不是解决困难的能力,而是战胜困难的勇气。
而唯一正确的做法就是停止瞎想,跳出杯子,用更广阔的心胸和视角看待当下的困难,迈出行动的第一步!
最后,放一张网友对《觉醒年代》是否有续集的回答作为结尾。
愿我们都能永葆对当下生活的热情,不负韶华、只争朝夕。
以上,共勉。